《九降風 WInds of September》: 風和但不及烈日麗
由於香港篇《烈日當空》的震撼與風采, 對台灣篇的《九降風》有點寄望......
剛過去的金馬獎2008, 《九降風》奪得最佳原著劇本(蔡宗翰&林書宇), 期望又加大......
期望過高, 結果帶來的是些許失望。我甚至覺得看《渺渺》時比看《九降風》更能牽動我的情緒及思緒...... 起碼有點點感動。
台灣篇的故事發生在1996年的新竹, 七個男生+2個女生, 同樣的天台吃便當, 同樣的男廁大鬧翻, 同樣的遇上意外後昏迷, 同樣的過了學期, 他們已不再是同學, 也不再是朋友........
導演林書宇努力營造1996年的氣氛, 他們聽Dreams Come True的『Love Unlimited』, 影音店播放著張惠妹的「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LD...... 卡式帶...... 還有當年的職棒界醜聞。
林書宇的導演風格很平實很生活, 沒有如《烈日當空》麥曦茵的精心花巧場面設計, 沒有畫外音去表達主角的心聲。《九降風》七男生是反叛一點但沒有"烈日"七男生三女生遇上的問題多多......"烈日"的他們幾乎一次過包辦了香港青少年的問題上身。這點可能成長於大城市及小城市的分別吧。
走出戲院後, 細想了若我沒有"烈日"經驗, 會否對《九降風》的觀感評價高一點呢?
我想相對的問題是出在劇本上。《烈日當空》在處理七個男角色甚至三個輔助性的女角色的著墨較深。除了"烈日"七位主角之間的感情與衝突外, 我們同時間可以了解到他們的一些背景, 一些家庭或感情的矛盾, 角色血肉相見較立體, 演員可以發揮的機會也大很多。
《九降風》則是主要集中於七人的關係, 除了鄭希彥及小湯的頂包被爆樽而引起的衝突外, 其他衝突起源點的說服力感染力也相對較弱。
我想最主要是這個原因吧。也怪我受"烈日"的影響很深, 難以不比較........
第二個原因是我不懂棒球, 不懂廖敏雄, 對台灣職棒及其歷史一無所知。這點應會大大影響我感受不到導演分三段播放出的陣年新聞, 及其中的回憶及感情。當到了屏東, 看見廖敏雄真身出現, 若面前的一位是伴我成長的知名人, 我想會我會很感動。
演出方面, 整體發揮只是一般而已。演故事中心"小湯"的是張捷演技只是一般 混血靚仔鳳小岳演"鄭希彥", 演阿彥女友"小芸"的是初家晴, 另一靚仔王柏傑飾演火爆校園的"阿行", 鬼塚林祺泰飾演不甚突出的"超人", 臨危自救滅義的"博助"由沈威年飾演, 毛弟邱翊橙飾演"阿昇", 李岳承演"胖子"一角難留下深刻印象....... 負責樂隊又是阿昇馬子的"沈培馨"由紀培慧飾演, 此角的存在必要性幾乎完全感受不到。
若在網上找找尋尋, 不難發現不少劇照場面是電影中沒有出現的, 如小湯及小芸背著鄭希彥(或在鄭希彥昏迷後)的公園一吻.........
想知道電影被刪走了什麼, 可以讀讀演員之一紀培慧所改編的電影小說, 應會對人物的來龍去脈多點了解。或許再看的感覺會深一點吧......
P.S: 不知內地篇-韓延導演的《攤開你的地圖》何時可以看到呢?
《九降風》總評分
導演:23/30
劇本:13/20
演員:13/20
美術:8/10
技術:8/10
音樂:8/10
總分:73
其他朋友的意見:
何天霸: 九降風 Winds of September: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
CC徐: 《九降風》 – 似乎溜下了許多的質樸青春
Ryan: 《九降風之台灣篇》:重拾昔日少年情懷
Tonyblue: 九降風:青春殘酷物語 080516
littlekittel : 那一年 屬於自己的九降風
brendayau: [香港國際電影節2008]--九降風《台灣篇》
BEN: 九降風 - 比港版易入口
4 則留言:
我覺得九降風較好,較為平實,反而令人更有共鳴。Anyway, 兩套也是值得看的電影。
匿名:
我想我會看多一次, 既然各界好評, 我想要看看自己是否有什麼走漏眼了... :P
哈! 其實若要以菜色來比喻
烈日當空就像一碗酸辣湯
而九降風是道清淡的蛋花湯
雖然平實,但卻熟悉又有味道
我是還未看過烈日當空,但應該想像得到描寫的力道比較重
可能DK兄比較喜歡口味重一點,這是無妨的:)
對台灣三十歲上下的社會人而言,九降風太貼切描寫出他們的過往了
那時候的約會聖地真的就是MTV,電影院反而比較少人去
畢竟隱密的私人空間充滿無限想像! 哈哈
香港的話,DK兄學生時代時,都跟女孩子去那約會呀?
RE:何天霸
"對台灣三十歲上下的社會人而言,九降風太貼切描寫出他們的過往了"---> 我想也是, 我便是欠缺了那份回憶吧... :D
我那學生年代, 幾世紀前的事....KTV在香港還沒有太流行..... 約會的話, 溜冰場, 戲院, 或是沒有其他人的我家或對方家吧..嘻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