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8日

《Australia 澳大利亞》: 彩虹另一端的亂世佳人

正當不少朋友對Baz Luhrman繼《Stricly Ballroom》、《William Sharespeare's Romeo + Juliet》及《Moulin Rouge!》的Red Curtain Trilogy後相隔7年後的新作《Australia》大表失望之際, 我又覺得是看得過癮的。

當然, 自己對這部《Australia》的喜愛感覺絶對拍馬也追不上紅幕三部曲的任何一部。作為一部史詩式包裝的通俗劇, 帶有旅遊雜誌及向原居民土著道歉及贖罪的主旨, 又有猛男美女的亂世佳人, 夫復何求。況且, Baz Luhrman的電影, 劇本一向是最弱一環, 我已做足心理準備。

故事大致上說, Nicole Kidman飾演的Lady Ashley老遠從英倫飛到澳大利亞沙漠中的牧場, 到達時身為牧場主人她的丈夫被殺了, 她便接管起這牧場, 跟Hugh Jackman飾演的Drover起初狗咬狗骨後來又搭上, 又分離又重聚......背景加上被商業敵人多番企圖趕盡殺絶, 澳洲政府當時對原住民洗腦式的骨肉分離隔離政策, 二次大戰日軍空襲..... 基本上一幕冷場也不曾出現過。


Nicole Kidman演這位落難貴婦其實也很不俗。開首跨張的表情動作演起刁蠻貴婦令我想起《亂世佳人》的郝思嘉, 後來跟白人土著混血兒Nullah的一段母子情, 劇本描寫落力, 效果見仁見智但NK也是演得恰到好處。

Hugh Jackman的演技不宜多期望, 但猛男魅力在這裡發揮至極點高峰。Wolverine也包得實一實, Drover在露營的一幕濕身洗頭便有著令人噴血的企圖吧。


Brandon Walters飾演白人土著混血兒Nullah基本貫徹整部電影。故事發生時, Nullah一直逃避地方警察追捕, 帶出當年澳洲政府由1910年開始長達60年的清洗土著文化的白澳政策, 被捉到的士著小朋友全會被強迫跟父母分開, 帶去傳道洗腦令他們的思想上完全成為一個白種人...... 歷史上稱他們這一代澳洲土著為「被盜的一代」。

去年澳洲總理Kevin Rudd上任後不久, 便在國會公開向著澳洲全國的土著6度道歉:「作為澳洲總理,我道歉」「代表澳洲政府,我道歉」「代表澳洲國會,我道歉」「我們為早前國會對你們(原住民)依法造成的傷害、痛苦和苦難道歉」「我們為這些法律所表现的輕蔑、敗壞和羞辱道歉」「我們對歷届国会和政府的行動造成的骨肉分離,向這些母親、父親、兄弟、姐妹、家庭和社區道歉」。

我記得當時看新聞上的街頭澳洲人民, 土著也好白種人也好, 男女老幼看著公開道歉直播時個個沒有聲淚俱下也眼濕濕。這可能是令我在《Australia》看到了對澳洲人民來說別俱意義的白澳政策受害者歷史片段重演時, 心裡有點戚戚然的原因吧。


演受害小童Nullah的Brandon Walters是澳洲人, 第一次拍電影, 演出已算很不錯了。

演員中除了元華廣東話/英語演出牧場的廚子外(Don't look at me ar!笑爆...), 演員中還要注意飾演one dimension壞蛋Fletcher的David Wenham, 其實就是《The Lord of the Rings》的Faramir...... 我喜愛他中古長髮look多一點.....

Baz Luhrman妻子Catherine Martin繼續掌舵擔任監製、美術及服裝設計的任務。這一點一如《Moulin Rouge!》一樣沒有令人失望。

故事開始時說是1939年開始的故事, 電影中多次提及的電影《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踪》亦是1939年的荷里活作品, 當年雖已大受歡迎的「Over the Rainbow」, Nicole Kidman住於隔岸英倫只記得旋律不記得歌詞也不足為奇; 而醉酒會計師用口琴吹出「Over the Rainbow」, 說自己熟識流行榜Top 100, 輕輕解釋了一個生活在沙漠牧場的人為何會這麼入時懂得一首剛流行的歌曲。



《Australia》總評分
導演:23/30
劇本:12/20
演員:14/20
美術:10/10
技術:9/10
音樂:9/10

總分:77


其他朋友的意見:
Ben: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史詩包裝(?)的澳洲旅遊特輯
BLOck of George: 1月8、12日 兩看《AUSTRALIA》('08)
晞: 澳大利亞:一切皆太「史詩式」
ZO: [愛情]《澳大利亞Australia》(2008)

沒有留言: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

older posts......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