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季節落幕(修定版)



Oscar 2007賽果最終並沒有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 最佳影片由"無間道風雲"奪得, 連同最佳導演Martin Scorsese, 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剪接合共四個獎, 即除了演員外, 構成一部"最佳電影"的三個主要因素亦齊備, 總好過"陽光小小姐"(只得到原著劇本, 男配角)或"巴別塔"(只在原作音樂獎中勝出)贏得最佳電影, 那會顯得非常甩甩漏漏分豬肉(雖然個人喜愛後兩者較多....)。


Finally!!!! Martin Scorsese, An Oscar Winning Director! 我在家中觀看直播時也興奮得站立鼓掌!



得獎結果沒有太大爆冷, 不是大熱便是次熱勝出。我在20個獎項中估中了13個, 跟往常不多, 也是三分之二左右。四位得獎演員中只有Alan Arkin(最右)是從次熱門位置中勝出, 打敗了較熱門的Eddie Murphy(電影公司竟然在大會投票期間推出Eddie Murphy的爛片"Norbit", 認真失策!)。



今年節目在時間上控制較早數年好, 沒有太多悶場(除了Celion Dion的無厘頭又關佢事歌唱表演是全晚悶場之最!), Ellen DeGeneres首次擔大旗不斷換衫妙趣橫生, 連爛gag也好笑。多次跑到台下與嘉賓交流更是神來之筆, 尤其是跟Martin Scorsese及Clint Eastwood的兩段。


今年的開場主題是"Celebrate the Nominees", 長五分鐘的片段, 讓台前幕後大部份提名人可以說一兩句, 扮個鬼臉, 向母親說聲多謝......再讓他們站著讓全場觀眾為他們歡呼.........多了一份尊重及鼓勵。




Al Gore(下)的出現及"絕望真相"所得到的最佳紀錄長片及由Melissa Etheridge(上)寫作及主唱的最佳原創歌曲"I Need to Wake Up" , 對世界的未來很重要, 明年的年初一會否仍是穿著短袖衫, 便看這電影能否喚起人們對地球溫化的關注。Al Gore當年失去當總統的機會焉知非福, 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已遠比當年競選對手的小布殊高出數百倍。


"Dreamgirls"三首提名歌曲雖全部敗北, 但Jennifer Hudson, Beyonce Knowles, Anika Noni RoseKeith Robinson合力把"夢幻女郎"舞台魅力再現, 是全晚高潮之一......Jennifer Hudson不單贏了最佳女配角, 還証明了一顆巨星已誕生。

"Helen Mirren and Oscar will Come Home With Me!".......Will Farrell, Jack BlackJohn C. Reilly三位喜劇演員合力道出"喜劇"一向不是奧斯卡大會的那杯茶, 但靠著堅持及努力, 奧斯卡及海倫美蘭也始終會得手。Very Funny!

最有趣的頒獎嘉賓, 相信也是頒發最佳服裝設計的Anne HathawayEmily Blunt, 跟觀眾席上的Meryl Streep合力再次合作把穿PRADA的惡魔帶來會場, 一絕!!!

介紹最佳服裝設計的提名人, 今年以真人穿上該電影的戲服。我覺得頗有新意, 但一般的評價就多是SO SO......

最美麗的一對頒獎嘉賓Daniel CraigNicole Kidman, 但毫無火花!

Hugh JackmanPenelope Cruz也很漂亮, 這一對有點幽默感!



"Ladies and gentlemen, I give you the Queen!!"----Helen Mirren憑"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這個角色第9,764次登上影后寶座, 實至名歸又眾望所歸。她亦是全晚最漂亮的女演員。



最美的晚裝得主是......Penelope Cruz!



最可愛晚裝得主是......Abigail Breslin!


菊地凜子的英語處於只懂說"Hello"與"Thank You"的程度, 所以整晚由紅地壇開始基本上也沒有機會表達一下自己感受(相信在日本傳媒前又是另一番境象)。不打緊, 這個提名已對妳的演藝事業起著莫大幫助(章子怡於"卧虎藏龍"在Oscar2001大發雄威時也是不懂半句英語....)!



攝影機的鏡頭最多集中於整晚最漂亮的兩位男演員, Leonardo DiCaprioMark Wahlberg身上, Charming!!!


平均的說, Oscar 2007是好看的(從不覺Oscar是不好看, 只有看得沉悶與興奮的分別), 而且不用像去年因"斷背山"的落敗而帶著飲恨歡送這個季節。

The Oscars goes to....

Best Picture: The Departed
Best Director: Martin Scorsese, The Departed
(可以安心了, 很怕這個獎項會爆冷給...又是奇連依士活)
Best Actor: Forest Whitaker,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Best Actress: Helen Mirren, The Queen
Best Editing: The Departed
Best Original Song - I Need to Wake Up, Inconvenient Truth!!!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Little Miss Sunshine
Best Original Score- Babel...不用空手而回, 很好!
Documentary - An Inconvenient Truth
Documentary Short - 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Jennifer Hudson, Dreamgirls .... 巨星誕生!
Foreign Language Film - The Lives of Others(德國)...YES!YES!YES!
Visuals Effects - Pirates of Carribean II
Best Cinematography: Pan's Labyrinth
Best Costume Design: Marie Antoinette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The Departed
Best Animated Feature: Happy Feet
Best Supporting Actor: Alan Arkin, Little Miss Sunshine
Sound Mixing: Dreamgirls
Sound Editing: Letters from Iwo Jima
Live Action Short: West Bank Story
Best Animated Short: The Danish Poet
Makeup: Pan's Labyrinth
Art Direction: Pan's Labyrinth

2007年2月23日

奧斯卡終極預測





Final Prediction!!!!


預測是根據各前哨戰、公會頒獎結果、各Oscar Experts的意見、所有民意調查, 再加上自己觀看直播及研究奧斯17年的經驗合而成, 沒有放個人喜惡因素在內(除了最佳電影一項)。

有些獎項難以決定, 如最佳服裝, 最佳剪接, 今年的五位提名也是相當強。

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不會有一套電影可以橫掃奧斯卡, 而沒有提名最佳電影的"Dreamgirls"(估計:3)及"Pan's Labyrinth"(估計:3)看來最有機會贏最多的獎項。又或是像去年的"斷背山", "Crash", "King Kong", "藝伎回憶錄"四齣電影各奪三獎, 平分春色。



最佳電影:
這項大獎今年會是五套候選電影的任何一套, 但根據一些Hollywood Insider向大會投票人調查所得, 票數集中於"Babel"、"The Departed"及"Little Miss Sunshine", 而以"Babel"多一點。在沒有眾望所歸的情況下, 我以個人喜好作出發點, 所以大膽估計"Babel"會是最後勝出者。
大熱: Babel
次熱: The Departed/Little Miss Sunshine/The Queen/Letters from Iwo Jima

五齣電影的強與弱, 我之前做了分析, 可以按此閱讀


最佳導演:
情意結也好, 論實力也好, Martin Scorsese應會得到入行三十餘年的首個Oscar。不過在倒數三天之時, 突然有投票人透露有大批年長的大會會員聯群投了奇連大導神聖一票, 而全美電話民意調查, 亦指奇連依士活會在今年再度勝出......
大熱: Martin Scorsese, "The Departed"
次熱: Clint Eastwood, "Letters from Iwo Jima"


最佳男主角:
有4套還未有機會看, 不過Forest Whitaker已贏盡了所有男主角, 大會對Petet O'Tootle的情意結應不足以推翻眾望所歸的意願。
大熱: Forest Whitaker,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次熱: Peter O'Toole. "Venus"


最佳女主角:
五位候選的也要出色非常的好演員, 一般評論也說今年的五位女主角任何一位若在去年出現, 迎戰最終得獎的Resse Witherspoon也會輕易勝出。而五位中, Helen Mirren扮演英女皇維妙維肖之餘, 一家之主與一國之君處於兩難局面的內心掙扎, 她亦表現出相當高的演技水平, 眾望所歸的影后。
大熱: Helen Mirren, "The Queen"
次熱: Helen Mirren/Helen Mirren/Helen Mirren/Helen Mirren

最佳男配角:
其實這個項目很弱, 五位中看過的四位也沒有留下太深刻印象...誰勝誰負who cares...
大熱:Eddie Murphy, "Dreamgirls"
次熱:Alan Arkin, "Little Miss Sunshine"

最佳女配角:
就算好像我只覺"Dreamgirls"一般地好看的人, 也難以否認Jennifer Hudson閃亮整齣電影, 一位巨星誕生, 加上以主角身份角逐配角獎, 奪獎最"實至名歸"...
大熱:Jennifer Hudson, "Dreamgirls"
次熱:Abigail Breslin, "Little Miss Sunshine"

最佳改編劇本:
大熱:The Departed

次熱:Little Children

最佳原著劇本:
大熱:Little Miss Sunshine

次大熱:The Queen

外語電影:
雖然"Pan's Labyrinth"合共有六項提名, 而"The Lives of Others"只得一項, 但""The Lives of Others"其實並沒有在2006度於美國上映, 根本只合資格角逐外語片獎....所以這兩片其實也是實力均等。
大熱:"Pan's Labyrinth" Mexico
又是大熱:"The Lives of Others" Germany

動畫電影:
大熱:"Cars"
次熱:"Happy Feet"

美術指導:
大熱:"Pan's Labyrinth,"
次熱:"Dreamgirls,"

攝影:
大熱:"Children of Men,"
次熱: 沒有

音響:
大熱:"Dreamgirls,"
次熱:"Apocalypto,"

音響効果剪接:
大熱:"Letters From Iwo Jima,"
次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原作音樂:
大熱:"The Queen," Alexandre Desplat
次熱:"Babel," Gustavo Santaolalla

原作歌曲:
雖然歷史上前兩套能夠得到三首歌曲提名的"美女與野獸"(1991)及"獅子王"(1994)也能最終奪標, 但"Dreamgirls"裡面最動聽的兩首也是改編的, 不合資格提名, 提名的這三首原創歌曲明顯不夠前兩者的"Beauty and the Beast"及"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受歡迎及深入民心, 所以我覺得三首歌曲會完全自己打死自己...由喚醒人類全球暖化問題, 盡早反省生活習慣, 令大家年初一不用再穿短袖衫, 水仙劍蘭桃花不用開兩天年初二便謝, 日本的櫻花不會早了一個半月便全國盛放的發人心省環保歌"I Need to Wake Up"跑出。
大熱:"I Need to Wake Up" from "An Inconvenient Truth"
次熱:"Listen" from "Dreamgirls"


服裝設計:
中國、法國、英國、音樂界、時獎界的女皇及皇后們爭奇鬥艷...
較大熱:"滿城盡帶黃金甲"
次大熱:"Marie Antoinette"/"Dreamgirls"
次次熱:"The Queen"/"The Devil Wears Prada"

剪接:
"United 93"把天與地連成一體, "Babel"令三大洲四個家庭七種語言混化成一個難以忘懷的經典故事, "The Departed"讓錯綜複雜的黑白道翻天覆地。各有各出色的地方, 很難決擇。
較大熱:"Babel"
次大熱:"The Departed"/"United 93"

化粧:
大熱:"Pan's Labyrinth."

次熱:沒有

視覺效果:
大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次熱:沒有

2007年2月21日

歷年奧斯卡最佳電影

在youtube發現一段很花心機製作的video, 分開年代回顧由第一屆(1927)開始的歷年Oscar的最佳電影, 78套中我曾看過65套, 有空你也可以數一數。




歷年"最佳電影", 粗字的代表我曾觀賞的, 另加上"首次觀看"的回憶。

20年代
1927-28:鐵翼長空(Wings)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28-29:紅伶秘史(The Broadway Melody)
1929-30: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日本讀書時租帶

30年代
1930-31:壯志千秋(Cimarron)
1931-32:大飯店(Grand Hotel)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32-33:百戰忠魂(Cavalcade)
1934: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35: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
1936:歌舞大王昔飛路(The Great Ziegfeld)
1937:左拉光榮傳(The Life of Emile Zola)
1938:淨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1939: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碧麗宮戲院

40年代
1940:蝴蝶夢(Rebecca)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41:父慈子孝(How Green Was My Valley)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42:戰雲鵑血(Mrs. Miniver)
1943:北非諜影(Casablanca) --明珠/國際台
1944:與我同行(Going My Way)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45:醉鄉遺恨(The Lost Weekend)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46: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47:君子協定(An Gentlemen's Agreemen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48:王子復仇記(Hamlet)
1949:當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

50年代
1950:慧星美人(All Above Eve) --明珠/國際台
1951:花都艷舞(An American in Paris) --KPS租LD
1952: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53:紅粉忠魂未了情(From Here to Eternity)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54: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55:君子好逑(Marty)
1956:八十日環遊世界(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57:桂河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明珠/國際台
1958:金粉世家(Gigi) --KPS租LD
1959:賓虛(Ben-hur) --日本讀書時租帶

60年代
1960:桃花公寓(The Apartmen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61: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 --KPS租LD
1962: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 --明珠/國際台
1963:風流劍客走天涯(Tom Jones)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64: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65: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66: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7:月黑風高殺人夜(In the Heat of Night)
1968:新苦海孤雛(Oliver!) --明珠/國際台
1969: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 --藝術中心林百欣電影院

70年代
1970:鐵血將軍巴頓(Patton) --明珠/國際台
1971:密探霹靂火(The French Connection)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72:教父(The Godfather) --明珠/國際台
1973:老千計狀元才(The Sting)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74: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明珠/國際台
1975: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76:洛奇(Rocky)
1977:安妮荷爾(Annie Hall)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78:獵鹿者(The Dear Hunter) --明珠/國際台
1979:克藍瑪對克藍瑪(Kramer VS Kramer) --明珠/國際台

80年代
1980: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81: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明珠/國際台
1982:甘地傳(Ganhdi) --明珠/國際台
1983:常在我心間(Terms of Endearmen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84:莫扎特傳(Amadeus) --明珠/國際台
1985:非洲之旅(Out of Africa) --明珠/國際台
1986:殺戮戰場(Platton) --牛池灣文娛中心
1987:末代皇帝溥儀(The Last Emperor) --國都戲院
1988:手足情未了(Rain Man) --明珠戲院
1989:山水喜相逢(Driving Miss Daisy) --不記得, 應是銅鑼灣某戲院

90年代
1990:與狼與舞(Dances with Wolves) --碧麗宮
1991: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利舞台
1992:豪情蓋天(Unforgiven) --新華戲院
1993:舒特拉的名單(Schinder's List) --大華戲院
1994: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台北西門町某戲院
1995:驚世未了緣(Braveheart) --日本讀書時租帶
1996:別問我是誰(The English Patient) --港威戲院
1997:鐵達尼號(Titanic) --凱聲戲院
1998:寫我深情(Shakespeare in Love) --東京新宿某戲院
1999:美麗有罪(American Beauty) --AMC又一城

2000年代
2000:帝國驕雄 (Gladiator) --東京新宿某戲院
2001:有你終生美麗 (A Beautiful Mind) --新港戲院
2002:芝加哥(Chicago) --UA時代廣場
2003: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Lord of the Rings: Return of the King) --UA太古城
2004: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 --VCD
2005:撞車(Crash) --DVD
2006: Babel? Little Miss Sunshine? The Departed? Letters from Iwo Jima? The Queen?

2007年2月20日

門徒:爾冬陞交出高水準



以港產片的上片慣例, 一向會在農歷新年前出現有非常高質素的電影會出現的機會不多。不過隨著本地觀眾不再盲目花錢進戲院看一些品質低劣、笑也笑不出的賀歲喜劇後, 完全不似慣常農曆年喜劇片種的《門徒》便能夠進佔這個黃金檔期, 憑著作品的高質素及台前幕後的魅力大收旺場, 亦相信會在來年電影金像獎各部門中也能佔一席位。

首先不得不讚的是導演爾冬陞, 他過往的作品屢次捧紅多位演員, 如《新不了情》的袁詠儀及劉青雲(他雖沒有袁詠儀的人氣, 但確是因此片而鐡定在電影圈的地位)、《烈火戰車》的錢嘉樂、《色情男女》的舒淇及...um...《早熟》的薜凱琪及房祖名等;又或是一些本身已是非常好的演員, 爾冬陞又能夠好好讓他們發揮, 令他們可以再演藝事業上添上代表作(如《癲佬正傳》及《新不了情》的秦沛、《新不了情》的馮寶寶及吳家麗、《烈火戰車》的夏萍、《旺角黑夜》及《忘不了》的張柏芝、《旺角黑夜》的吳彥祖及方中信、《早熟》的毛舜筠、曾志偉、黃秋生及余安安等; 就算是遊戲作《千杯不醉》, 亦能令楊千嬅(台灣金馬)及方中信(台灣金馬/香港金像)得到獎項提名。這項成就在本港電影導演圈無人能及, 這跟他本身是演員出身應不無關係。



在今作《門徒》中, 他的五位主要演員, 吳彥祖、劉德華、張靜初、古天樂及袁詠儀, 全部也能在觀眾面前展現前所未見耳目一新的演繹方法, 爾導演居功至偉。最突出的是張靜初, 那中毒至深難以自拔的細緻表情及行為逼真非常; 吳彥祖演黑白道卧底"拆家"雖不至大突破, 整體來說他從影以來最完整的演出之一; 劉德華今次亦能放下"劉德華"身份, 演表面風光、有苦自己知的毒販"莊家"給觀眾一點新鮮感, 比他奪得影帝的《暗戰》(1999, 金像)、《大隻佬》(2003, 金像)及《無間道III》(2003, 金馬)也來得出色; 古天樂演中毒已深、視妻女為"工具"的癮君子雖略嫌浮跨一點, 但入型入格, 也是他自跟蒙嘉慧合演的《甜言蜜語》(1999)演聾啞小子以來最突出的表現。

有朋友說袁詠儀戲份少, 只得三數場戲, 找她來演劉德華懷孕太太"師母"一角純屬綽頭。但我覺袁詠儀久別影壇, 加上真實帶著胎中嬰兒上陣, 一出場已是壓場感四射, 也為最後她在差館中給丈夫耳邊的細語帶來強強的說服力。




爾冬陞處理這個販毒無間道故事方面, 雖沒有什麼大驚喜, 但一板一眼劇力萬鈞。其中廖啓智領海關掃場、古天樂越樓尋妻女、吳彥祖發現張靜初的屍體等場面, 亦是震撼人心之句。

其他製作單位(尤其是音樂及攝影)的水準也是至上的, 若要找問題, 可以說是劇本。"教主"與"門徒"的關係應是此片的重點, 描繪得卻不深入, 反而張靜初"給毒者"所遭遇的所面對的, 會是此片最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條線。

其實《門徒》的說教 -吸毒源自空虛,究竟是毒品可怕,還是空虛可怕-, 帶起一點反思, 淡淡然中含深層訊息, 足夠讓觀眾在離開電影院去深思一番。還有難忘的是, 吸毒者的小女兒一角由戲首至完場的間歇出場, 起著電影整體的引領作用。





《門徒》總評分
導演:26/30
劇本:15/20
演員:18/20
美術:8/10
技術:9/10
音樂:9/10


總分:85

2007年2月15日

Best Picture的強與弱

本屆奧斯卡基本上很多重要獎項也已有非常大熱的大熱門(大熱門不代表一定win, 若大家沒有忘記去年的《斷背山》), 唯獨Best Picture一項仍然Wide Open, 各前哨戰、重要指標罕見地不一致, 就連各專家/奧斯卡Fans的預測也分歧甚大, 五套提名電影各有各的支持, 沒有一套已被棄於圈外。這個情況是我收看奧斯卡直播18年以來首次遇上。



《Babel 巴別塔》
提名項數:7
導演提名:有
劇本提名:有
演員提名:2位
剪接提名:有
重要指標:金球獎最佳電影












Pro:
-導演前兩作也受奧斯卡大會的垂青獲部份獎項提名, 不少投票人愛戴
-劇本視野廣闊、深刻有意義
-四線故事野心大亦處理得好
-令兩位連在祖國也名不經傳的亞洲/拉丁美洲女演員一舉成名
-導演/劇本/演員/剪接...四個構成"最佳電影"的元素, 全獲提名
-雖然是五套提名電影中最多人"憎"的一套, 但大會沒設最"憎"電影的一票, 所以"憎"這電影的票會分散至四套電影, 不像去年"憎"《斷背山》的支持者發起投票給《撞車》
-五套電影中擁有最多項提名, 最多提名的通常也會贏最佳電影
-這電影的喜好者為數不少, 而大多是非常忠心, 鐡票不易變改

Con:
-鐡票可能不夠數
-在所有主要公會全軍盡墨, 行內支持率不夠
-若這電影勝出, 會打破《撞車》歷史上"最佳電影"入場觀眾最少的紀錄(但仍在絕讚上映中, 得獎會令票房大為增加)
-歷史上從未有"最佳電影"的非英語對白是10%以上



《The Departed 無間道風雲》
提名項數:5
導演提名:有
劇本提名:有
演員提名:1位
剪接提名:有
重要指標:Critic's Choice Award, 導演公會最佳導演












Pro:
-導演馬田史高西斯是傳奇, 一般評價他這作品是1990年《Goodfellas》作品成績最佳
-票房超過一億美元, 大賣座之作
-故事非常創新(對華人地區以外觀眾)
-多位大明星主演, 可能會得到龐大演員投票人的支持
-導演/劇本/演員/剪接...四個構成"最佳電影"的元素, 全獲提名
-馬田史高西斯是最佳導演大熱門, 最佳導演跟最佳電影, 兩獎通常吻合

Con:
-在一些保守投票人心目中, 這始終是一套亞洲打打殺殺電影的重拍
-五套電影中, 唯一劇本沒帶信息及意義的作品(反而原裝港版"無間道"有)
-在製片公會、演員公會、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大獎, 基本上也得不到重大支持
-眾多出色的演員, 但只有戲份最少的Mark Wahlberg有提名, 明顯地奧斯卡大會的演員投票人不甚支持



《Letters from Iwo Jima 硫磺島戰書》
提名項數:4
導演提名:有
劇本提名:有
演員提名:0位
剪接提名:沒有
重要指標:Nation Board of Review











Pro:
-導演奇連依士活是傳奇中的傳奇, 投票人熱烈愛戴
-連同姊妹作《Flags of Our Father》雙角度看歷史上(對美國人來說的)最重要戰爭之一, 願念宏大, 顯出大師本色
-野心大視野廣故事背後有意義
-美國人拍全日本人全日語對白, 難度高, 連日本觀眾也極度讚賞

Con:
-全日語對白?歷史上從未有"最佳電影"的非英語對白是10%以上
-若這電影勝出, 會打破《撞車》歷史上"最佳電影"入場觀眾最少的紀錄(但仍在絕讚上映中, 得獎會令票房大為增加)
-歷史上從未有"最佳電影"的非英語對白是10%以上
-上一套一位演員也不獲提名的最佳電影, 是12年前的《Braveheart》
-30年來, 只有Robert Redford的《Odinary People》可以在沒有最佳剪接的提名下可以贏最佳電影, 但後者有導演, 男主角, 男女配角的提名, 明顯地強勢很多
-奇連依士活的《Million Dollar Baby》, 兩年前才贏過, 大會會否這麼快又再給他嘉獎?



《Little Miss Sunshine 陽光小小姐》
提名項數:4
導演提名:沒有
劇本提名:有
演員提名:2位
剪接提名:沒有
重要指標:製片公會, 演員公會全體演員獎











Pro:
-獲得製片公會的最佳電影及演員公會全體演員獎, 證明行內支持率高, 會得到龐大演員投票人的支持
-票房超過六千萬, 爆冷賣座賺大錢
-故事非常創新
-雖未必至最喜歡, 但很難找到觀眾討厭此作品(但看Rottentomatoes.com, 原來是有的...)
-奧斯卡廣告宣傳費為五套電影中最龐大, 電影公司在得到提名後仍繼續宣傳電影為"Little Best Picture", 繼續洗投票人的腦

Con:
-30年來, 只有Robert Redford的《Odinary People》可以在沒有最佳剪接的提名下可以贏最佳電影, 但後者有導演, 男主角, 男女配角的提名, 明顯地強勢很多
-對上一套電影可以在沒有最佳導演提名的情況而獲得最佳電影, 已是18年前的"Driving Miss Daisy", 但後者是當年獲最多提名的電影(9項), 而且包括剪接、男女主角及男配角, 明顯地強勢很多
-最佳電影是一齣小品倫理輕喜劇?就算當年1977年的最佳電影--活地亞倫《Annie Hall》, 也有深度很多
-可能會有冷靜的投票人為了避免"你說是Little Best Picture, 我便投你做Best Picture, 我咪會好似投票給宣傳而不是真正投票給電影質素?"Backlash的情況下會有不少票流失



《The Queen 英女皇》
提名項數:6
導演提名:有
劇本提名:有
演員提名:1位
剪接提名:沒有
重要指標:BAFTA英國電影學院獎











Pro:
-五套電影中, 最少人"憎"的電影
-主角是備受愛戴的英女皇, 說的是備受愛戴的已故戴安娜皇妃, 愛英國皇室的人會投此電影一票
-真人真事+假事(或真事?永遠不會有答案)
-會有龐大英國投票人支持
-五套電影中, 唯一有主角(男或女)提名的電影
-故事聰明幽默感人非常人性

Con:
-30年來, 只有Robert Redford的《Odinary People》可以在沒有最佳剪接的提名下可以贏最佳電影, 但後者有導演, 男主角, 男女配角的提名, 明顯地強勢很多
-um...很多觀眾也覺這是一套電視電影, 而不是劇場大電影
-Helen Mirren基本上贏硬女主角, 可能會有投票人覺已是這電影最大的禮物, 在別的類別可以給機會予其他電影
-若這電影勝出, 會打破《撞車》歷史上"最佳電影"入場觀眾最少的紀錄(但仍在絕讚上映中, 得獎會令票房大為增加)




其實今年五套電影質素相當平均而不俗, 看過的《Babel》我給91分, 《The Queen》88分, 《Little Miss Sunshine》82分, 《The Departed》80分, 全是水準之作, 任何一套勝出我也不會十分驚奇, 但強烈希望《Babel》會摘冠, 要不是《The Queen》也不俗。換句話說, 今屆觀看直播可以緊張到最後一刻。

2007年2月14日

The Lives of Others 竊聽者

《The Lives of Others 竊聽者》在歐洲電影大獎2006擊敗了《浮花》, 贏了電影、劇本、男主角等獎項, 加上美國主導的影評人獎、金球、奧斯卡等等也給這部電影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自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想看看"別人的生活"有什麼的好看。





"竊聽者"Wiesler(Ulrich Mühe飾)本身是一位前東德的秘密警察, 對工作處處顯出專業而一絲不苟。一個任務, 為了滿足局長上司的個人欲望, 他全天候式監聽一位劇作家Georg Dreyman(Sebastian Koch飾)及他的演員女朋友Christa-Maria Sieland(Martina Gedeck飾)的家居生活, 為的是尋找一點兒證據可以令劇作家罪成入獄。

一直認真地工作, 卻被同期受訓的同輩爬頭而上, 感情生活空白需召妓慰藉, 就一次的監聽"別人的生活"同時,自己在不知不覺間亦進入他人的生活, 變得不能抽離(我立時想起《The Talented Mr. Ripley 心計》Matt Damon久慣Jude Law的生活模式, 絕不容自己失去面前擁有的一切)。為了保護面前"別人的生活", 他背信了自己多年的守則, 最終賠上了畢生精力所在的事業。

電影打從開首第一場, 男主角Wiesler教導新入行者盤問疑犯時的心理戰細節已是充滿妙趣, 而共產主義下前東德人民所受的自由束縛亦被導演兼編劇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描繪得細緻而深入(我又想起一套10多年前只曾藝術中心放映過的前西德獨立電影《Westler 跳東牆》, 講的是東西德的一對男同性戀人如何在柏林圍牆的相隔下共譜愛曲)。

故事發生的年份為1984年, 即發生驚世的共產東歐連環解體的1989年前五年的事件。失去原有的專業, Wiesler被下放至檢查信件的職務。一天, 柏林圍牆被打破, 世界從此很不一樣, 有沒有被下放, 擁有的特長已不管用。

一首"好人協奏曲", 留下的是為自由而得無奈結果的音符, 世界變了的同時, 亦成為給默默地救了自己生命, 又間接成就世界知多一個真相的一位"好人"一份最佳的禮物。結尾這一幕, 我的心突然來了一下很大的撞擊, 痛了一痛。兩位男主角雖一趟也沒有正式地交談過, 除了悲慘車禍發生的一次, 二人間總有望遠鏡、閉路電視、車窗等的相隔, 但二人心裡自有其連結著的一線。識英雄重英雄, 不打不相識。

這電影在Oscar 2007只有最佳外語片提名, 其實演"竊聽者"的Ulrich Mühe也實在演得出色非常。由最初的冷變暖, 一層一層的心理漸變, 眼神由威嚴至憐憫至難過, 可謂極考功力的一個演技大示範。失落男主角提名可能是對手太強(只看過《血鑽》的Leo, 無從評價), 德語對白的語言障礙及在荷里活的知名度也是最大難關(要知Penelope Cruz若不曾越洋在荷里活拍英語片, 以西班牙語演出的《浮花》獲提名影后機會大致上也是零吧)。唯有寄望《巴別塔》成功坐上最佳電影寶座, 成為歷史上首次非英語對白佔全片10%以上的Best Picture, 上帝所施"語言隔膜的罰"才能有點點解呪的希望。



《The Lives of Others》總評分
導演:26/30
劇本:17/20
演員:17/20
美術:8/10
技術:7/10
音樂:9/10

總分:84

2007年2月9日

DK Movie Awards 2006

DK Awards 2006的提名已完成, 所有曾於2006年在香港電影院公映, 各類電影節放映, 及Direct to DVD的, 而我又看畢整套電影的外語片也合符提名資格, 以下為各獎項的最後入圍者及得獎者。(關於評選準則請按此, 各部門的定義請按此, 電影/女演員/男演員排行TOP 20按此。)

-主要獎項-

  • Best Picture
    Brokeback Mountain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Crash
    Little Miss Sunshine
    United 93
  • Best Director
    Ang Lee(Brokeback Mountain)
    中島哲也(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Paul Greenglass(United 93)
    Martin Scorsese(The Departed)
    Paul Haggis(Crash)

  •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Little Miss Sunshine
    Crash
    Match Point
    Volver
    United 93
  • Best Adapted Screenpaly
    Brokeback Mountain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The Departed
    Death Note : The Last Name/死亡筆記:最後的名字
    The Devil Wears Prada
  • Best Creative Story
    Match Point
    The Prestige
    Little Miss Sunshine
    Monster House
    Transamerica

    -演技獎項-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Heath Ledger(Brokeback Mountain)
    Joaquin Phoenix(Walk the Line)
    Philip Seymour Hoffman(Capote)
    Daniel Craig(Casino Royale)
    Leonardo DiCaprio(The Departed)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Felicity Huffman(Transamerica)
    中谷美紀(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Penelope Cruz(Volver)
    Meryl Streep(The Devil Wears Prada)
    Judi Dench(Mrs. Henderson Presents)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Jack Gyllenhaal(Brokeback Mountain)
    Jack Nicholson(The Departed)
    Matt Dillon(Crash)
    Donald Sutherland(Pride and Prejudice)
    Terrence Howard(Crash)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Michelle Williams(Brokeback Mountain)
    Scarlett Johansson(Match Point)
    Abigail Breslin(Little Miss Sunshine)
    Vera Farmiga(The Departed)
    Emily Blunt(The Devil Wears Prada)
  • Best Ensemble Cast
    Little Miss Sunshine
    Brokeback Mountain
    Crash

    -技術獎項-
  • Best Editing
    United 93
    Crash
    The Departed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Walk the Line
  • Best Cinematography
    Brokeback Mountain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Citizen Dog /大狗民
    Munich
  • Best Sound Mixing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Walk the Line
    Casino Royale
    United 93
    The Prestige
  • Best Sound Effects Editing
    Casino Royale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 Best Visual Effects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Superman Returns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 Best Animation Drawing
    Cars
    Happy Feet
    Monster House

    -美術獎項-
  • Best Art Direction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The Black Dahlia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The Prestige
    Pride and Prejudice
  • Best Costume Design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Walk the Line
    Mrs. Henderson Presents
    The Prestige
    Pride and Prejudice
  • Best Special Make Up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Transamerica
  • Best Poster Design
    Little Miss Sunshine
    The Squid and the Whale
    Transamerica
    Walk the Line
    United 93

    -音樂獎項-
  • Best Original Music Score
    Brokeback Mountain
    Memories of Matsuko/花樣奇緣
    Pride and Prejudice
    Casino Royale
    Volver
  • Best Original Song
    "Travelin' Thru"(Tranamerica)
    "I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Brokeback Mountain)
    "In the Deep"(Crash)
    "What is a Life"(花樣奇緣)
    "Happy Wednesday"(花樣奇緣)
  • Best Adapted Song
    "まげてのばして"(花樣奇緣)
    "He was a Friend of Mine"(Brokeback Mountain)
    "Feeling Good"(花樣奇緣)
  • Best Original Soundtrack
    「嫌われ松子の歌たち」(花樣奇緣)
    「Brokeback Mountain」
    「Little Miss Sunshine」




Nominations/Wins Tally
Brokeback Mountain : 12/8
Crash : 8/0
Little Miss Sunshine : 7/3
Memories of Matsuko : 15/5
United 93 : 6/1

2007年2月7日

DK電影大獎 2006

算是完成了, 藍色為得獎者。凡曾於2006年在香港電影院公映, 各類電影節放映, 及Direct to VCD/DVD的, 而我又看畢整套電影的外語片也合符提名資格, 以下為各獎項的最後入圍者及得獎者。

2006華語電影回顧, 電影、男演員、女演員TOP 10請按此

  • 最佳電影
    三峽好人(9/5)
    父子(10/4)
    千里走單騎(4/0)
    瘋狂的石頭(4/1)
    放‧逐(12/1)
  • 最佳導演
    賈樟柯(三峽好人)
    譚家明(父子)
    張藝謀(千里走單騎)
    寧浩(瘋狂的石頭)
    杜琪峰(放‧逐)
  • 最佳原作劇本
    父子
    三峽好人
    千里走單騎
    瘋狂的石頭
    好奇害死貓
  • 最佳改編劇本
    霍元甲
    墨攻
     
  •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父子)
    李連杰(霍元甲)
    高倉健(千里走單騎)
    韓三明(三峽好人)
    劉青雲(我要成名)
  • 最佳女主角
    劉嘉玲(好奇害死貓)
    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梁洛施(依莎貝拉)
    蔡卓妍(妄想)
    鄧麗欣(獨家試唱)
  • 最佳男配角
    吳澋滔(父子)
    張家輝(放‧逐)
    任達華(放‧逐)
    劉燁(滿城盡帶黃金甲)
    吳鎮宇(放‧逐)
  • 最佳女配角
    趙濤(三峽好人)
    林熙蕾 (父子)
    梁洛施(妄想)
    何超儀(放‧逐)
    余安安(我要成名)
  • 最佳新演員
    吳澋滔(父子)
    霍思燕(我要成名)
    黃曉明(夜宴)
     
  • 最佳剪接
    瘋狂的石頭
    父子
    放‧逐
    霍元甲
    妄想
  • 最佳攝影
    三峽好人
    放‧逐
    伊莎貝拉
    父子
    滿城盡帶黃金甲
  • 最佳美術指導
    滿城盡帶黃金甲
    夜宴
    放‧逐
    父子
    伊莎貝拉
  • 最佳服裝設計
    滿城盡帶黃金甲
    夜宴
    放‧逐
    霍元甲
    墨攻
  • 最佳化粧髮飾
    墨攻
    詭絲
    鬼域
  • 最佳海報設計
    三峽好人
    放‧逐
    妄想
  • 最佳配樂
    放‧逐
    夜宴
    三峽好人
    伊莎貝拉
    滿城盡帶黃金甲
  • 最佳原作歌曲
    愛你變成恨你(獨家試愛)
    生日快樂(生日快樂)
    越人歌(夜宴)
     
  • 最佳動作指導
    霍元甲
    龍虎門
    滿城盡帶黃金甲
  • 最佳視覺效果
    詭絲
    夜宴
    鬼域
  • 最佳音響效果
    滿城盡帶黃金甲
    霍元甲
    三峽好人

2007年2月6日

Shortbus 性愛巴士

不知道"Shortbus"在美式俚語中有什麼特別的含意, 在電影中它是一個俱樂部的名字。在俱樂部內, 一些平日藏於內心的"秘密"可以釋放盡出來, 無論你是女愛男、男愛男、女愛女、男愛女女、女愛女男、男愛男男.....方式可以是透過軀體、說話、行為、眼淚、皮鞭、攝影機、自慰蛋。



導演及編劇John Cameron Mitchell, 曾主演及導演色彩繽紛的奇異音樂作品《妖型樂與怒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2001)。今作在題材及手法上不比前作"大膽", 卻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利用活生生、脫光光的畫面來述說你或他或我遇上的人生纏擾。


片中數位主角也遇上了"關係"上的問題, 可以是二人的, 又或是個人的。性愛得不到高潮、身世自我認同、感覺不到愛、需要工具上的慰藉...."Shortbus"這個俱樂部, 正好為他們提供了尋求所需的地方。




"關係"處於困境, 解決不了可能會走向自我滅亡之路。可幸片中眾角色, 或多或少也能從 "Shortbus"裡所經歷的, 對自己了解多點, 在人生困惑中有所得著。





導演劇本帶著問題所在, 答案則需自己去領會。穿梭於紐約模型景區, 人在紐約萬家燈火, 走得久了自然會迷失方向。一個大停電, 萬物靜止下來, 人心終於可以得到片刻的思想空間......一直尋找的, 在燭光下清楚地站在對面街的自家。

眾演員之中, 留下深刻的有兩位。

加拿大藉華裔演員Sook-Yin Lee演關係治療師Sophia。人生從未高潮過的少婦, 腦內起革命但問題是自身還是他人, 能醫不自醫, 自己也搞不清弄不楚。



Paul Dawson演過氣賣肉街童James, 俊逸外表下萬人迷有愛又有情, 卻迷失於自由神像帝國大廈之下, 鏡頭下為自己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三款海報的設計也很出色。人與人與人, 相互混在一起, 困於性器官裡分離不開。

《Shortbus》總評分
導演:23/30
劇本:14/20
演員:13/20
美術:7/10
技術:7/10
音樂:8/10






總分:72

提名人午餐會 2007


140位獲提名的台前幕後出席Oscar 2007-The Nominees Luncheon 。


兩大型男Djimon Hounsou及Mark Wahlberg...


還有來自日本的菊地凜子...

...更多提名人在Yahoo!

2007年2月3日

Borat 波叔出城

電影全名為《Borat :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打破了Stanley Kubrick經典《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創下奧斯卡提名電影中片名最長的紀錄。香港譯作《波叔出城:哈薩克鄉下佬去美國搵著數》亦非常貼題兼入神, 私人希望向創作此譯名的才男/才女獻上三個吻。

片長只有短短84分鐘, 滿院笑聲足足84分鐘。自己笑得差點淚水汪汪。



波叔以電視台主持身份, 由哈薩克老遠到美國採訪兼體驗交流, 大鄉里出城鬧出笑話連編(內容不述, 若想看的是需要親身入電影院感受百多人連環爆笑84分鐘的盛況), 有開心有失望有情有義。

波叔歧視猶太人、身體殘障人仕、女性、同性戀......就連同鄉的哈薩克人民也處處受到嘲諷, 片中的情節其實大部份亦可以用"低俗"來形容, 只是波叔的一舉一動是那麼可愛可親, 一切一切也顯得無傷大雅, 甚麼也變得接受得來。Sacha Baron Cohen演繹這位哈薩克鄉下佬非常出色。

Opening Credits及End Credits也很別出心裁, 一讚!

這套"公路電影"+"彷紀錄片"+"常理不能想像喜劇", 在美國票房超過一億, 以成本效益計算是2006年全球最賺錢電影。

此外, IMDB網上投票有47%網民選了《Borat :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為06的The Funniset Movie of the Year;OSCAR及美國編劇公會也給了她一個"最佳原著劇本"的提名;而男主角Sacha Baron Cohen則贏得了洛杉磯、三藩市、多倫多、網上影評(On Line Film Critics)等影評人協會, 以及金球獎(喜劇)的最佳男主角。

波叔出城, 點只係一齣喜劇咁簡單!

《Borat :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總評分
導演:24/30
劇本:18/20
演員:18/20
美術:6/10
技術:7/10
音樂:8/10





總分:81

Blood Diamond 血鑽


在電影開始前, 放映了一段Jennifer Connelly及Djimon Hounsou演出的WWF世界糧食計劃宣傳片(英文不好, 沒字幕的情況之下不大明白兩位演員在說什麼), 加插了不少真實受害人的照片及片段, 讓安在電影院的觀眾也能明白跟著放映的電影情節及片中所見非洲人民所受到的痛苦, 不是無中生有。

電影故事發生的背景是非洲獅子山共和國 (Sierra Leone, 又譯"塞拉利昂")。當年(根據電影說是20世紀末年)該國政府腐敗, 內戰連綿, 叛軍不斷攻打小村大城, 屠殺搶奪, 不少平民因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成為難民, 年輕有力的還會被擄走當開礦採鑽的奴隸, 或被催眠教化訓練成為年青民兵。

對作品本身的感覺不大。劇本有意義但頗冗長;除個別槍擊爆破及攻城掠地場面外(音響效果一流享受), 導演處理手法也很平淡有點悶場;Jennifer Connelly劇份少而發揮得不佳, Leonardo DiCapiro(評論說他的南非口音很純正)及Djimon Hounsou齊齊提名奧斯卡男主角及男配角, 落力演出但稱不上是Great Performances。





有感而發的是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正在出現(或曾出現)的實況。富有國家的富有人以擁有鑽戒寶石為榮, 背後流著多少淚水血水有多少人知。為了金錢利益, 多少條人命已不重要。為了電影中的那顆血鑽, 命喪的黑人白人為數有多少?沒三百也有二百。

電影中有一個非洲老人曾說過, 他們發現這裡有鑽礦便瘋成這個樣子, 發現石油就真得不得了。

鑽石、石油、黃金等買少見少的資源固是一種能替自己賺錢的工具, 但良心跑到那裡去呢?錢, 是否只有這個途徑才可以賺回來?可能真的只有這條路, 生活成長環境不同, 我不曉得。還有象牙、海獅皮、鯊魚翅......搜羅方法暴力而殘忍, 那些人們腦裡心裡在長夜間會不會有一點歉意悔意呢?有點摸不透。

《Blood Diamond》總評分
導演:21/30
劇本:12/20
演員:13/20
美術:7/10
技術:8/10
音樂:6/10



總分:67

2007年2月1日

26th 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26届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名單

*者為我的一票
(我不是想全部也投《父子》票的, 但想來想去, 各大項目也是父子最好)


最佳電影
《滿城盡帶黃金甲》 (14項)
《父子》(10項)*
《放﹒逐》(4項)
《黑社會2:以和為貴》(5項)
《霍元甲》(7項)

最佳導演
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
譚家明《父子》*
杜琪峰《放﹒逐》
杜琪峰《黑社會以和為貴》
張之亮《墨攻》

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滿城盡帶黃金甲》
梁朝偉《傷城》 (未睇)
劉青雲《我要成名》
李連杰《霍元甲》
郭富城《父子》*

最佳女主角
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毛舜筠《大丈夫2》
李心潔《鬼域》
梁洛施《伊莎貝拉》
劉若英《生日快樂》

最佳男配角
吳景滔《父子》 *
任逹華《黑社会2:以和為貴》
張家輝《黑社会2:以和為貴》
周杰倫《滿城盡帶黃金甲》
劉燁《滿城盡帶黃金甲》

最佳女配角
林熙蕾《父子》 *
梁洛施《妄想》
余安安《我要成名》
周迅《夜宴》
田蕊妮《師奶唔易做》 (未睇)

最佳編劇
譚家明、田開良《父子》 *
張艾嘉、胡恩威、鄸潔明《生日快樂》
阮世生、方晴、羅耀煇《我要成名》
游乃海、葉天成《黑社会2:以和為貴》
莊文強、麥兆輝《傷城》 (未睇)

其他提名

The Queen 英女皇


Princess Diana於1997年8月31日在巴黎車禍身亡。那時候, 大家有著怎樣的情緒?作出了什麼怎的反應?記得每次當自己看著電視、讀著報紙的相關新聞時, 淚水還是不禁湧了出來。(當電影上出現當年片段時, 我還是數度忍不住....)

由意外發生至葬禮的前一天, 女皇並沒有發表公開的演說。傷心也好, 同情也好, 好歹要對英國國民一句為前"最受愛戴的皇室成員"說數句安安撫心靈的話....那是電影《The Queen 英女皇》故事的背景。

劇本聰明 一點即中
要拍攝一個仍然生存的名人小事實在不容易, 沒得當事人的同意及實據提供, 故事大部分情節也是杜撰於一個震世事實上。導演Stephen Frears及編劇Peter Morgan在處理這個難度超高的題材時便盡顯功力。

聰明地在對白及情節中加插不少英國式幽默(如Tony Blair夫婦首次會見女皇, 跟女皇、皇太后商討葬禮形式等等), 亦剪接了不少現實新聞片段(戴妃的生前生活, 人民皇宮前獻花, 載著棺本的靈車行駛時的倩況, 出席葬禮的名人等), 令整體故事的信服力大增。而對女皇/眾皇室成員及Tony Blair的挖苦, 亦一點擊中再給予機會平反。各方面也能討好。

演技入肉 扮相極似
飾演依利莎伯二世的Helen Mirren已因這個角色橫掃了30個以上的最佳女主角, 已不用多說她演得多傳神多投入。想說的是她不只扮相、行為、談吐真的像透真實的依利莎伯二世, 而是女皇面對突發意外後的種種心情起伏也是掌握得很到肉。

飾演首相Tony Blair的Michael Sheen亦值得加許。造型不敢說神似, 但左右為難的局面他確是演出高水準。

其他演員James Cromwell(菲臘親王)、Sylvia Syms(皇太后)、Helen McCrory(首相夫人)、Alex Jennings(查爾斯王子)...真實人物不大認識, 不知行為等演得如何, 單是扮相卻是拍案叫絕。化粧/選角應記一功。

配樂的是Alexandre Desplat, 憑這電影問鼎奧斯卡, 實至名歸。皇室霸氣, 離別傷感, 憂心忡忡, 配合劇情而優美。OST要買要買。據聞他去年另一部配樂作品《The Painted Veil》也是鬼斧神工之作。

導演Stephen Frears拍攝某些公開場合時的彷真度極高, 美術及服裝的功勞不能抹殺。

愛電影 也愛女皇
Helen Mirren在領取金球獎時曾說過, 人們給了她那麼多獎對她的演出多麼讚賞, 其實是大家也愛英國這位女皇。看完電影後, 我很能明白她說的那番話的意思。

在觀影時, 我不曾想起面前的女皇是Helen Mirren, 是一位演員, 就只像是看著整個事件中未曾公開的真相。《The Queen 英女皇》帶出了女皇所作的一切事出必有因, 一個微笑, 一個回眸, 譲她可愛極了。同一個職業當了50餘年, 她當得非常好。

All Hail the Queen!!!


《The Queen》總評分
導演:26/30
劇本:18/20
演員:19/20
美術:9/10
技術:7/10
音樂:9/10




總分:88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