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Clint Eastwood」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Clint Eastwood」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19日

《Gran Torino 驅‧逐》: Grumpy Old Man變Cutie Old Boy

Clint Eastwood在2008年的導演雙響炮之一《Changeling 換命謊言》在不幸事件中最後讓人看得見一點的希望, 另一炮的《Gran Torino 驅‧逐》說的是堅毅向上, 又說人性良心。

劇本不算強, 一個剛喪妻曾上戰場的頑固老人Walt Kowalski, 跟兒子們及其家人的關係不算好, 不願照老婆生前意願到教會向神父告解, 對鄰居的亞裔家庭反感倒胃..... 這名周身怒氣怨氣的古董老爺車, 救了拿出長槍趕走惡霸, 救了鄰居男孩一次後, 受到周遭亞裔鄰居的熱情道謝, 冰牆慢慢溶解, 跟鄰家的兩姐弟Sue及Thao成了好朋友......

作為前輩兼好友, Matt教導Thao做一個男子漢, 從害羞細膽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 老而不亦因而得到了一些昔日從兩個兒子身上得不到的真摰情感, Grumpy Old Man變成Cutie Old Boy, 故事中段有不少可愛的笑位。

Clint Eastwood的導技一向平實。《Unforgiven》的義薄雲天罪無可恕, 《Million Dollar Baby》的師徒父女情, 《Letters From Iwo Jima》的悲情壯烈, 《Gran Torino》的Cowboy男子漢氣勢傳宗接代, 也是不花不巧的娓娓道出來。

《Gran Torino》的怒氣是正義亦招來了惡禍, 老馬有火單身卦會挑戰惡勢力, 是有點壯烈是有點催淚, 但亦可能是這故事結局最好的安排。

沒有看過《Dirty Harry》系列, 其他近代演出作品中, 在《Gran Torino》前我從來不覺Clint Eastwood的演技可用「出色」來形容。只是Matt Kowalski的這個角色, 奇連老大哥終於打動了我。冰牆溶解有層有次, 每一下壓抑怒氣的紅鼻噴火, 也看得心裡不禁一讚又再讚。



《Gran Torino》總評分
導演:25/30
劇本:15/20
演員:17/20
美術:8/10
技術:8/10
音樂:8/10

總分:81


其他朋友的意見:
4res: 《驅.逐》:啤酒與狗、老牛仔Clint Eastwood不服老宣言
Ben: 驅.逐 Gran Torino - 點解呢齣戲一個提名都冇?
BLOck of George: 《GRAN TORINO》: YOU CAN BE A NOBLE MAN TOO!
希: 《驅.逐》–你會愛上這個令人討厭的伯伯
晞: 驅.逐(傳媒優先場):奇連依士活老馬有火
鯨魚: 「Gran Torino」
半桶水: 美國硬漢 ── 《驅‧逐》(Gran Torino)
筆求仁: 《驅‧逐》- 越老越可愛

2009年2月21日

《Changeling 換命謊言》: 一夜發生的人性哀歌與希望

Clint Eastwood在2006年一連氣導演了兩部作品《Flags of Our Father》《Letters From Iwo Jima》, 分別從美軍及日軍角度看看硫磺島戰役的小插曲, 成績有悶有優; 2008年又連環拍了兩部電影《Gran Torino》《Changeling》, 前者sell自己老如松柏, 後者則讓Angelina Jolie繼1999年《Girl, Interrrupted》贏得奧斯卡兼國際成名後, 獲得演藝人生第二度提名。

《Changeling 換命謊言》說的是真人真事。在1920年代的加州, 一名婦人Christine Collins的兒子失踪多月, 後來LAPD替她找回兒子, 婦人在喜極中卻發覺面前男童實非自己的愛兒, 婦人力求警方替她繼續尋找兒子, 警方卻為求保存面子堅決對峙, 還說婦人是逃避母親的責任, 把她...... 故事發展下去, 引發了一件又一件更大的事件被揭發, 一幕又一幕, 以為故事就此完結, 又有事件繼續發生, 而且還是幕幕趣味濃郁。劇本寫得不算曲折離奇, 峰迴路轉卻是絶對稱得上, 再加上在情節裡有不少關於希望與失望、人性、權力、審判、贖罪等方面的描寫, 令人看得一邊被打動一邊需可思考。

我想起去年看過Ben Affleck執導的《Gone Baby Gone》, 上半部也是由一名小女孩失踪開始說起, 警方及私家偵探努力查訪, 女孩母親背景又多疑點.....至下半部走進了另一世界, 案中有案又有案, 好像上下部份是兩部電影似的。


賣點是Angelina Jolie的Christine Collins, 她在本片的演出確是沒有令人失望。兒子失踪的痛苦, 面對著陌生男童的驚恐, 被警方推來推去的憤怒, 被老屈成精神病人的無助, 聽到無法接受消息的絶望, 在法庭上望著疑似謀殺愛子的凶手的痛恨, 由無意對抗至力爭到底的強悍, 還有在每每低潮中對自己對兒子的希望...... 真的演得出色。一就不戰, 戰便要戰勝。若在對手較弱的一年, 已是影后熱門人選了。


John Malkovich演協助婦人對抗腐敗警察的牧師Gustav Briegleb, 也有點特色。因為本地的一些例子, 個人對宗教人仕帶著固執偏見參與政治對抗的發言及活動極度反感。不過片中的這個牧師討好很多, 雖其目的是要對抗腐化的政府及警務機關, 但在廣播發言說出社會上某些例子的不公平, 是case by case, 有真實例子有証有據的去批評強權; 而且身體力行, 親力親為人民出頭請命, 並不是靠把口只懂批評而不落手做。


演為求保己、一直耍弄尋兒婦人警察的J.J. Jones的Jeffrey Donovan, 也演得乞人憎, 但配角群中的亮點可能是飾演連環殺人犯Gordon Northcott的Jason Butler Harner。Gordon Northcott一出場已陰森感覺滿載, 及後被捕後在法庭上的神經大發, 在獄中對著母親迫人提問中的天堂地獄, 在走上問吊台的恐懼, 也被Jason Butler Harner演得細緻入肉。


曾憑《Gone Baby Gone》提名Oscar的Amy Ryan也有客串出場, 飾演精神病院中的第12類病人Carol。亦是她, Christine Collins得到提點, 可以捱過數天, 繼續尋找愛兒的辛苦之路。

電影至尾聲, 已走到1935年, Chrisine Collins打賭電影《It Happened One Night 一夜風流》會在奧斯卡中勝出最佳電影..... 在最尾的大街long shot, 畫中戲院亦正上映這電影。可能這也代表著主角的心情, 一夜發生的事, 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配樂是Clint Eastwood親手主辦, 爵士樂mood的調子, 為電影增添了不少藍色感覺。



《Changeling》總評分
導演:23/30
劇本:12/20
演員:17/20
美術:9/10
技術:7/10
音樂:8/10


總分:76



其他朋友的意見:
BLOck of George: 2月15-18日 看《CHANGELING》('08) ('◇')ゞ☆☆ 苦主求存記
Pierre Chiu: 《Changeling》- All About Lies

2008年12月5日

Anne Hathaway奪2009 Awards Season首個影后獎座!!!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2008得獎名單如下.......


最佳電影: SLUMDOG MILLIONAIRE
最佳導演: DAVID FINCHER,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最佳男主角: CLINT EASTWOOD, Gran Torino
最佳女主角: ANNE HATHAWAY, Rachel Getting Married
最佳男配角: JOSH BROLIN, Milk
最佳女配角: PENELOPE CRUZ,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最佳外語片: MONGOL
最佳紀錄片: MAN ON WIRE
最佳動畫: WALL-E
最佳全體演出: DOUBT
突破男演員: DEV PATEL, Slumdog Millionaire
突破女演員: VIOLA DAVIS, Doubt
最佳首次導演: COURTNEY HUNT, Frozen River
最佳原著劇本: NICK SCHENK, Gran Torino
最佳改編劇本: SIMON BEAUFOY, Slumdog Millionaire 及 ERIC ROTH,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焦點大獎: MELISSA LEO, Frozen River 及 RICHARD JENKINS, The Visitor

十大電影:(跟字母)
BURN AFTER READING
CHANGELING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THE DARK KNIGHT
DEFIANCE
FROST/NIXON
GRAN TORINO
MILK
WALL-E
THE WRESTLER

五大外語片:(跟字母)
EDGE OF HEAVEN
LET THE RIGHT ONE IN
ROMAN DE GUERRE
A SECRET
WALTZ WITH BASHIR

五大紀錄片:(跟字母)
AMERICAN TEEN
THE BETRAYAL (NERAKHOON)
DEAR ZACHARY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

十大獨立電影:
FROZEN RIVER
IN BRUGES
IN SEARCH OF A MIDNIGHT KISS
MR. FOE
RACHEL GETTING MARRIED
SNOW ANGELS
SON OF RAMBOW
WENDY AND LUCY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THE VISITOR

2007年3月3日

相機中歷史的一刻



"Steven, make sure we are both in."---Ellen DeGeneres跟著Clint Eastwood及Steven Speilberg是我整個直播最開懷大笑的一刻。

Ellen, 歡迎妳明年再來!

2007年3月2日

Letters from Iwo Jima 硫黃島からの手紙

看過從日軍角度拍攝的《硫磺島戰書 Letters from Iwo Jima》後, 感覺很深刻。留在心中的感覺是戰爭是無情, 亦可能是沒有意義;每個人參與戰爭追求的也不盡同, 有的希望為國家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 有的為了對家人的一個承諾---"活著回家"。很有衝動要重看《戰火旗蹟 Flags of Our Father》多一次。



戰爭兩面睇
Clint Eastwood一口氣從美軍及日軍雙方角度拍攝兩部電影, 關於的是影響了二次大戰結果的硫磺島戰役。

電影未看前, 已對這個概念非常佩服, 對兩部電影自是寄了很大的期望。

美軍角度的《戰火旗蹟》說的主旨是"真假英雄", 戰爭場面拍得出色, 但不斷時空交錯令故事有點混亂, 劇本交待細節亦有點不清不楚, 觀看時需要非常用神, 幸好最後出Roller Credits時的附加驚喜令觀眾離場時可以帶點回味及思考。 《戰火旗蹟》是個人第一套有感覺的奇連依士活導演作品, 電影觀後感按此

其實兩部電影的故事是完全獨立, 只看其中一部當然不會是損失, 互相有關連的只是硫磺島一役中的戰爭場面而已。雖然某些場面是兩部電影也有出現, 但一上一下、一前一後, 角度及視野完全不同, 兩邊演員並沒有重覆出現, 說的也是兩種語言。把兩套電影結成一體來看, 其震撼力無窮。

栗林(渡邊謙)



《戰火旗蹟》看到的是戰火背後, 幸運地生還的軍人們如何面對光榮歸國後的生活, 顯出戰火無情下的種種殘酷;《硫磺島戰書》, 每個出戰的軍人自有他的故事, 出於自願為國而戰的, 被強迫入伍的, 跟妻子分離從未見過親生女兒一面的....一封一封的家書, 寄出了的, 永留島上的....令觀眾能清晰具體看得見在炮火穿梭於煙塵間作戰的每個人物, 也是帶著血與淚。

西(伊原剛志)


電影中的一個大主旨是"戰敗引咎自殺是否應該...", 這很合乎日本人的處事作風......引咎辭職/剖腹自殺 ......換著是另一些民族可能會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做( 《戰》裡其中一幕便有所提及)。這是民族特性, 但是否最佳的方法則見仁見智, 死了走了, 問題依然存在, 只是留了給別人解決而已......

西鄉(二宮和也)


說回作品本身, 今作的劇本比《戰》的時空交錯轉接位少, 處理整個故事有條理及能一氣呵成。故事人物的立體感亦強很多, 多個人物也有其感人的一刻。其中描繪得深刻的落在四位日本軍人身上................栗林忠道中將(渡邊謙一舉手也著實很有大將風範!)曾旅居於美國的日軍將領, 在沒有後緩的情況下帶領全島的日軍奮勇抵抗敵人;士兵西鄉(二宮和也演得非常非常出色)一個討厭這個荒島, 討厭這場戰爭的小士兵, 渴望的只是回家見見妻女;西(伊原剛志, 有情有義有型有格), 1932年奧運騎術金牌得主,帶著愛駒到島上作戰, 親眼看著愛駒陣亡及最後獨自留在山洞兩幕也很感人;及被調離憲兵隊的清水(加瀨亮, 真情告白後的內心戲演得不俗)。美中不足的是加藤中蔚(由永遠不懂演戲的中村獅童飾), 角色單層次演員又浮跨。

清水(加瀨亮)



真正槍林彈雨場面不算太多, 但戰火帶來的無情效果亦很轟烈。子彈橫飛、空襲轟炸、連環爆炸等音效也確是出色, 很多場面也是單靠音效來表達那敵軍的壓迫感(所以奇連大導可以現場33天便拍完, 其他靠後期製作), 獲得奧斯卡最佳音響效果剪接也很適當。

奇連大導過往得奧斯卡的《Unforgiven》(1992)及《Million Dollar Baby》(2004)也從沒有讓我動心, 只是這兩部二合一的戰爭反思大作, 卻令我不禁對這位70多歲的傳奇中的傳奇起敬。

不只是以他的年紀還可以這樣行行重行行(當然, 相信拍檔兼監製Steven Speilberg出力不少), 有這樣兩角度的視野之外, 拍攝的演員諗的99%對白是自己完全不懂的語言, 得出的是一齣難得傑作。作為一個導演, 不是人人敢為卻有成功。 (BTW, 《Babel》的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是另一位能夠成功這樣做的導演....um.....單以單一作品論, 兩位絕不會敗給Martin Scorsese....論終身成就又作別論 )


《Letters from Iwo Jima》總評分
導演:26/30
劇本:15/20
演員:16/20
美術:9/10
技術:10/10
音樂:9/10


總分:85

2007年1月10日

Flags of Our Fathers



一向對奇連依士活Clint Eastwood導演的作品感覺不大, 可能是他所表達的情懷, 對美國人會較深刻一點。又或是我還年輕, 未有足夠心智去領略大導演所帶出的信息。

他以往的作品中, 奧斯卡最佳電影《Unforgiven》(1992) 及《Million Dollar Baby》(2004), 在我腦海中的印象頗矇矓亦不能說喜歡;Kevin Costner主演的《A Perfect World》(1993)看過後已忘得一乾二淨;《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 沒有Meryl Streep的絕讚演技的話, 只會是一套淡淡然略過的中年偷情電影;印象較深的是 《Mystic River》(2003) , Sean Penn, Tim Robbins, Marcia Gay Harden, Laura Linney, Kevin Bacon, 片中全體演員精彩非常。

最近Clint Eastwood野心大發, 一口氣拍攝了兩套關於二次大戰時勝負關鍵戰--硫磺島之役--的史詩式電影。

首先是從美國人角度拍攝了的《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 從在硫磺島之役中能夠幸運地生存返國的士兵口中, 講述誰是真正英雄的故事;而在《Flags of Our Fathers》中看不見面容, 無名無姓, 被美軍打得落花流水的日本士兵, 則在另一套硫磺島電影《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中擔任主角, 全日本人演出日語對白。大導演今趟野心非常大。

上映以來, 一般評論不俗, 又以《Letters from Iwo Jima》較為得到影評人愛戴, 已取得數個影評人電影獎的最佳電影。日本的朋友跟我說起這套《硫黃島からの手紙》, 讚不絕口叫我必看。

昨晚率先看了《Flags of Our Fathers》, 終於遇上一套能令自己感動的奇連大導作品。雖然論戰爭場面的震撼度遙不及同樣是戰爭大作, Steven Speilberg的《Saving Private Ryan》(1998)的首二十分鐘"諾曼第登陸", 但槍林彈雨之間兩軍對疊, 奇連大導確實把戰場上的種種無情繪得骨寒血熱。主線故事是說"七壯士硫磺島舉起美國旗"著名照片中, 能夠返回祖國接受人民歡呼的只有三位軍人。為了繼續為軍隊籌募經費, 他們不得四出巡迴接受各州人民的英雄式擁戴。

但在他們三人的內心, 想著陣亡的戰友, 自己真是英雄嗎?經典照片前,人民見到的是美國的勝利, 拍攝照片之間所發生的事, 說過清楚後可能會粉碎很多人的美夢。

故事是根據三位軍人後裔的著作「Flags of Our Fathers」改編而作, 編劇是曾寫過《Million Dollar Baby》《Crash》(2005)的Paul Haggis。不得不承認, 看至電影的中段是有點迷失, 但劇情後來會交待得清清楚楚。

出End Credits時, 一幅又一幅的真實硫磺島戰役照片展現眼前, 心情沉重, 原來剛看過戰場上的一幕一幕, 在現實世界中是曾經出現過的。奇連大導把歷史忠實地重現了一趟。

《Flags of Our Fathers》總評分
導演:25
劇本:13
演員:10
美術:8
技術:9
音樂:9

總分:74

2006年12月8日

Oscar Season 正式揭幕!

Oscar Season終於kicked off!

由12月上旬的Nation Board of Review開始, 至2月末的Oscar頒獎典禮為止, 長達3個月, 網上關於預測、走勢 、賠率、花邊新聞、各大電影宣傳手法等等日日新鮮, 每個晚上也可以不眠不休。

在美國超過30個影評人獎項中, Nation Board of Review算是得高望重的其中之一, 一來是歷史悠久, 更重要的是她所選的最佳電影, 導演, 男女主角等等大獎, 通常也會得到奧斯卡投票人的重視, Nation Board of Review最佳電影至少也會在Oscar Best Picture 最後五個提名中出現, 70年內只有數度"失手"。

Nation Board of Review是先鋒, 今週及來週最少會有5個影評人獎頒發, 包括最大的紐約影評人協會及洛杉機影評人協會, 金球獎提名名單亦於一週後公佈。

今年又是Clint Eastwood天下, 他導演的《Letters From Iwo Jima, 硫磺島戰書》得到最佳電影, 而在十大電影中佔第六位的《戰火旗蹟 Flags of Our Father》, 亦是他導演的作品;Helen Mirren再下一城奪得女主角, 《浮花》大熱贏最佳外語片。



Nation Board of Review主要獎項得獎名單及十大電影:


最佳電影
《硫磺島戰書》(Letters From Iwo Jima)
 











最佳導演
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無間道風雲 The Departed》
 
最佳原著劇本
《Stranger Than Fiction》
 
最佳改編劇本
《The Painted Veil》
 
最佳男主角
Forest Whitaker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最佳女主角
Helen Mirren《The Queen》

最佳男配角
Djimon Hounsou《血鑽 The Blood Diamond》
 
最佳女配角
Catherine O'Hara《For Your Consideration》
 
最佳整體演出獎
《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 

突破演員獎(男)
Ryan Gosling《Half Nelson》 

突破演員獎(女)
Jennifer Hudson《夢幻女郎 Dreamgirls》
菊地凜子 Rinko Kikuchi《巴別塔 Babel》
 
 
最佳外語片
《浮花》(Volver) 

最佳紀錄片
《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最佳動畫片
《反斗車王》(Cars)



十大電影
01.《硫磺島戰書 Letters from Iwo Jima》
02.《巴別塔 Babel》
03.《血鑽 The Blood Diamond》
04.《無間道風雲 The Departed》
05.《穿Prada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arda》
06.《戰火旗蹟 Flags of Our Father》
07.《The History Boys》
08.《陽光小小姐 Little Miss Sunshine》
09.《Notes On A Scandal》
10.《The Painted Veil》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