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奏鳴曲 Tokyo Sonata》: 從一個家庭看日本的絆腳石
黑澤清導演的《東京奏鳴曲》, 一個幾乎只會在日本發生的故事...... 可能自己對日本文化的了解也相當不淺, 觀看後有很大很大的感想。
故事由一位中年白領佐佐木龍平(香川照之)在公司架構變動及沒有一技之長之下, 選擇了被迫自動辭退說起, 佐佐本返到家中又因社會文化及尊嚴等原因不敢對妻子-惠(小泉今日子)及家人提及自己已失業一事, 每天如常出門扮上班, 遇上的中學同學原來跟他的遭遇極度相近;小兒子-健二(井之脇海)在學校無辜被罰, 向老師報復, 令老師在教室裡失去尊嚴; 大兒子-貴(小柳友)覺得生活無味, 為了"保護日本"參加美軍; 小兒子想學習彈鋼琴, 不理父親反對把零用錢當學費偷偷地跟金子老師(井川瑤)學習; 父親佐佐木為了保持在家的尊嚴, 說過反對便是反對, 令跟兩兒子的關係緊張; 母親在知情的情況下要扮蒙在鼓裡, 面對著丈夫、大兒子及小兒子的各種問題, 很想有人拉她一把.....
電影故事帶出了不少日本社會深層問題, 我嘗試整理一下列出數點, 有些是日本獨有, 一些是世界共通。
談及以下這些議題時, 除電影內容外也加入自己當年在日本留學數年間、及在香港的日資分公司工作的所感所想。![]()
1) 面對威脅的應變能力
日本, 一方面領導著創新潮流, 另一方社會上思想保守得要緊, 對某些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低, 習慣了的、計劃定下來的不多願作出改變, 亦缺乏突變來臨的應變能力。就如《東京奏鳴曲》中, 日本企業面對中國在財力、技術力、知識力的堀起(威脅), 僱主及僱員同樣要接受現實, 但改變卻不是一下子能夠成功接受, 尤其是對曾經享受過泡沫經濟成果的中年群族如佐佐木, 沒有未雨綢繆好好培養出技能, 一下子不能承受終生僱用制崩潰帶來的惡果。
曾眼見一些中年日本男子, 為了保著自己終生能在同一機構工作, 在中年時學習更多技能是一個MUST。如一些本來技術員工, 需要化身營業代表去找生意, 或是學習外語(英語及中國語是現今最熱門), 使自己能擔上開發海外市場的職責。
2) 終生僱用制引發的問題
二次大戰後, 日本社會出現獨有特色的終生僱用制, 大學生畢業後考入某機構, 一直做到退休。不過, 因為90年代初期經濟泡沬爆破後, 這制度便開始出現崩潰跡象。一些大機構就算不向現職人員裁員開刀, 也大量減少新增職位, 形成公司出現新血接班人斷層; 而剛畢業的年青人也沒有太多機會找到大機構的工作, 慢慢形成了年青人不想認真去找一份長遠有前景工作的社會現象, 見一日過一日。新舊交替, 同一社會同一文化, 思想走向兩極端。
踏入中年才被裁員的管理層盛年人比年青人其實更慘。因終生僱用制, 就是不適合現職崗位可以申請(或被申請)調部門。由一開始沒有想過自己是需要好好裝備, 離開了工作廿年的公司, 同樣待遇的職位幾近在市場上真空, 老一代的日本社會根本不能容納中途起家的管理層, 加上沒有一技之長唯有被迫轉型。但同時間, 社會上及家庭裡的目光又是不好受, 也不是位位妻子、家人及朋友能接納其新的職業(請看《禮儀師の奏嗚曲》)。
這種情況可能在世界各地也會發生, 但肯定在日本會尤其嚴重。
3)父權主導社會
日本人的大男人主義是有名的。一眾家人已埋位等開飯, 香川照之飾演父親慢條斯理坐下還要喝兩杯啤酒, 說聲如指令般的「いただきます。」後, 大家才能起筷。等齊人埋位才開飯是禮貌, 但同樣情況若在香港發生, 很有可能父親只會給母親大罵:「辛辛苦苦弄好一頓飯還要全家人等你一個, 要不要餵你吃呀?」
還有父親入座後先叫妻子拿啤酒給他, 但後來他又說自己拿可以了。因妻子服待丈夫喝酒在日本是"天經地義", 若丈夫改口說自己去拿, 我意會到的是丈夫不自覺地已自我減低了在家中的地位。
4)自欺欺人的心靈安慰
利用電話自動呼叫裝置來假扮客人及上司的來電...... 又是日本人的普遍特性, 逃避現實, 利用假象騙人騙己。這個方法, 百害無一利, 只會令自己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
5)一家之煮的寂寞
建立及維繫一個家庭, 母親往往比父親付出更多, 尤其是對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小泉今日子飾演的母親, 在要維持丈夫在家中的地位扮作不知丈夫已失業, 大兒子長大成人出走國外參加軍隊上戰場生死尤關, 又小兒子想學習鋼琴, 作為母親也表支持但丈夫極力反對, 口角繼而動暴讓小兒子受傷昏迷送院。一位入屋行劫絶望小賊、一次撞正穿上清潔工人裝束又恐慌逃跑的丈夫...... 一個家庭面臨崩坍, 無處是我家的孤獨感一觸即發......
同樣佐佐木同學一家的妻子, 一話不說卻心裡更難受, 不能發洩久積於心終釀成悲劇。
6)對成人社會不公平的挑戰
井之脇海飾演的小兒子健二, 在教室裡無辜被罰, 不憤下在一眾師生們面前說出了一些老師的不光采事蹟, 令老師在教室的地位受損。事後雖覺自己說過了火很不對, 但也想取回一個公道。
健二偷偷學琴, 事件曝光後遭父親沒有相討餘地的反對, 健二反擊發脾氣把拾回來的電子琴在父親面前摔破, 父親氣憤難下誤把兒子從樓梯上推倒下來。
不公義事件常在發生, 反擊也可大可小。老師在事後明白小孩子對他的傷害有限度, 父親反而沉不住氣不能接受地位受挑戰。一個大大的對比。
7)日本年青人的崇美主義
日本年青人崇洋也是很有名的。而一般來說, 年青人口中的「外國」, 基本上很大機會心裡就只是指說著「美國」。所以, 說實在一點其實他們是「崇美」。
小柳友飾演的大兒子貴, 對人生前景沒有太大期望, 唯一是想參加美國軍隊, 因為沒有美國便沒有日本, 日本需要美國來保護。![]()
《東京奏嗚曲》, 簡單從一個家庭說出了數個日本的深層問題, 是絆著日本不能走得更前而面臨嚴重倒退的因素。當然, 人口老化、年金制度崩潰、國家競爭力被他國追過, 政治領導能力低又辭職又新官上場換畫成行成市等問題, 也是令一般日本人對國家及自己前景信心漸失的原因。
要解決問題, 也不是沒有方法。在電影的尾聲, 母親拿著兒子寄回來的一封家書, 內容提名到貴在戰場上得到一些領悟, 明白到「美國」不會100%全對, 要對世界作更大的了解。
黑澤清的說故事手法獨持。故事一直下去風格本很統一, 到突然跳回「3小時前」, 役所廣司飾演的小偷出現後便風格大異, 故事看似突然偏離主題。其實也只是為在一遍亂局的那一頓早飯, 及結局那幕鋼琴表演作舖排, 製造強烈對比, 說說絶望中也是希望。劇本在深層意義上寫得很好, 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電影及最佳劇本不是白拿的。
演出方面, 香川照之及小泉今日子也演很好, 把平凡小人物在生活中的無奈及寂寞無助表露無遺。而兩位兒子, 剪了陸軍裝的小柳友有型, 而井之脇海亦演出到倔強中帶著一個家庭的希望。
《東京奏鳴曲 Tokyo Sonata》自去年10月亞洲電影節, 今年春季在BC及IFC多場特別選映, 至8月份夏日電影節的再度選映, 合共已三度以不同形式在香港放映過。還是錯過了的話, 港版影碟亦已剛剛發行了。想了解現今日本人的絆腳石, 這是一個好好的入門。
《トウキョウソナタ/Tokyo Sonata》總評分
導演:27/30
劇本:18/20
演員:18/20
美術:9/10
技術:8/10
音樂:8/10
其他朋友的意見:
Ben: 東京奏鳴曲
BLOck of Geroge: 《トウキョウソナタ》('08) ('◇')ゞ ☆☆
Wordy: 東京奏鳴曲
聞天祥: 東京奏鳴曲 神乎其技的電影樂章
梁良: 觀<東京奏鳴曲>:日本社會危機教人不寒而慄

4 則留言:
吃飯喝啤酒那段真的是靜中有文章
有著權威又心虛作崇,實在相當高竿
何天霸:
那一幕真的拍得好, 寫得好, 演得好!
一口氣看完你的觀後感...很發人心省...
很同意你眼中的日本....
寫得很好
網主很久沒有update
失蹤???
發佈留言